
SERVICE PHONE
13605123719发布时间:2024-06-30 18:08:15 点击量:
殷承宗谈乐 学琴最忌有“押宝”的心态殷承宗,1941年生于厦门,7岁开始学习钢琴,9岁首次演奏,12岁就读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。1959年,在维也纳世界青年和平友谊节钢琴比赛中获金章奖。1960年赴苏联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深造。1965年成为北京中央乐团钢琴独奏家。1970年在北京首演《黄河》。曾出访苏联、日本、奥地利等20多个国家,是中国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。
回顾您早年的求学经历——— 考音乐学院、参加国外大赛,再赴国外深造,对于今天的音乐新秀来说,这仍然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通用成名法则,其中借国际大赛崭露头角又尤为关键,比如谈到您和郎朗的艺术履历,必然会提到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。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?是否还有别的成名途径?
我学琴的时候,国际上出名的钢琴比赛还不多,但是现在林林种种的比赛已经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了。我觉得钢琴大赛只是一个平台,年轻人可以通过它挑战自我、展示自我,也能够和更多地和演奏者们切磋交流,参加一些大的赛事对自己的成长是有益处的。客观来说,在国际大赛上“一战成名”对演奏者本人肯定是有帮助的,其次机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但不管怎么说,成名的前提是要练好基本功和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准。
音乐艺术是无止境的,我们在学琴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温故知新、弥补不足,除了音乐本身,还需要从多个人文艺术领域汲取营养。比如在留学前苏联的三年中,除了上专业课,我们还要修室内乐、伴奏课及各种音乐理论,课余除了听音乐会、看歌剧或芭蕾舞,还经常看画展,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发展得更加健全、均衡。如果把参赛拿奖当作唯一目标,那么用于培养全面素质的时间必然会受到冲击,而没有深厚的综合修养作为基础,水平也难以提高,反而降低拿奖的可能性。
我年轻的时候,中国的钢琴艺术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国际地位不高、话语权不大、冷战等大背景的影响,想要在国际音乐界出人头地是很不容易的。现在的社会环境当然有了很大改善,据说目前国内学钢琴的人已经达到了4000万,是十年前的十倍。让更多的人学习和欣赏钢琴艺术当然是好事,但是有不少家长是抱着“押宝”的心态把孩子送去学钢琴的,把学琴当作成名和赚钱的“终南捷径”,这是很不对的。弹琴是一辈子的事,只有你对它怀抱最纯真的热爱,才能坚持下来。
弹钢琴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还是挺高的,我现在还坚持每天练5个小时的琴,为了锻炼身体也会经常做一些有氧运动,一般晚饭之前都会去游泳馆游个1000米。我没有想过要举办“告别演出”什么的,我从没想过要离开钢琴,离开舞台,如果身体允许的话,我想一直弹下去,弹一辈子。
国内年轻一辈可以说从技术上讲是起点很高的,但有评价说,时至今日可以成功完全演奏《红灯记》等作品的可能还是仅有殷承宗本人。您自己也说过,不希望它成为“绝唱”,您觉得这个问题可能出在什么地方?现在有没有找到人?
这还是跟中国的钢琴教育有关吧。小孩子从小接触的就是纯西方的音乐作品,我自己带的学生也大都以出国留学和参加比赛为目标,很少会去了解中国钢琴作品及其文化背景,而成名的钢琴家也往往忙于参加商业活动,不会将心思放在上面。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弹《红灯记》需要对京剧文化和知识有相当的了解,现在国内几乎没有能把钢琴伴唱《红灯记》完整弹下来的人了。其实我在很多时候都在呼吁中国的琴童多学点民族的东西,但是也挺无奈的。这种情况不是我一人之力能够改善的,需要社会上的大力支持,比如在大剧院中多举行一些中国钢琴曲专场音乐会等。
记得您曾经有个愿望是在世界上建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“钢琴学派”,不过,国内也有人戏言说中国音乐界目前只有帮派,没有学派或者流派,您对此怎么看?
建立音乐学派的前提是要有一批优秀作曲家,以及相当数量的具有分量、国际声誉的优秀作品,而后才能促生更多杰出的钢琴家的出现,法国、俄罗斯等各国音乐学派、各大流派都是这样建立的。另外,民族特色是作品中必不可少的部分,只有具有了民族的根,有凝聚力的音乐学派才能建立起来。
那么您之前曾经说过年轻的时候会喜欢李斯特的音乐,年纪增长后会喜欢舒伯特的音乐,那您认为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?
这个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,其实很多艺术家都会有类似的感受。年轻的时候会喜欢李斯特、肖邦他们的音乐。舒伯特的音乐毫无掩饰,完全的表现了他想表达的意思。所以会有很多人在年纪大了以后反而会喜欢这种十分纯粹的音乐。
这七十年里钢琴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。从我7岁开始经历过很多,不像现在的小孩,在那个年代没有专业的老师和学校。12岁就要一个人去求学。又经历了各种战争。能坚持到今天是因为真的非常热爱钢琴艺术。那个年代放弃钢琴太容易了,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过。
现在的年轻钢琴家技术上都非常优秀。他们一直接受的是不间断的钢琴教育,不像我们那个年代还有下乡、下部队、当工人农民这些经历。他们技术各方面都非常好,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可能也缺少的是人生阅历。因为艺术是表现思想的,你的阅历越多经历越丰富,越能体现在表演中。
何冠仑(Lori),出生于台北市ayx爱游戏,先后师从周幸谆老师、中国文化大学系主任彭圣锦教授、美国皮博迪音乐学院演奏博士丁心茹教授。大学时期主修钢琴,副修理论作曲,本科毕业于辅仁大学音乐学系/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,后前往俄勒冈大学,LSU进修,先后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高级演奏文凭、伦敦音乐学院中级乐理文凭。
2012年于美国受到肖邦钢琴大赛得主Dean Kramer指导及好评。她于2008年开始从事音乐教学,至今已有13年的教龄,尤其擅长英皇体系教学,有着丰富的应考经验,所指导的学生多次拿到英皇高分,并在各类钢琴比赛中多次获奖。